(通讯员 宁新综)荆道滨,男,汉族,湖南宁远人,1977年5月出生,1999年9月参加工作,200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宁远县委组织部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研究室主任。在组织部工作的10年里,他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诠释了一名基层组工干部绝对忠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2019年,宁远县委组织部被评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宁远县委组织部和荆道滨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巡回宣讲。
千难困苦不停步 恪尽职守当先锋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是宁远县广大党员干部对荆道滨最真实的评价。
苦难方显勇毅。2014年,荆道滨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当时,全县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不久,荆道滨是综合组组长,工作任务很重。组织上关心他,想调整他的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一个萝卜一个坑,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链子。”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荆道滨顶住精神和经济的压力,白天坚持上班,晚上在医院照看父亲,等父亲入睡后,又打开手提电脑开始工作,整整坚持了半年多时间,瘦了20多斤。但他的工作一项也没有落下,高质量完成了120多篇文稿、10多次省市检查,宁远县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他也被评为全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担当诠释忠诚。2019年宁远县被确定为全国排查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工作试点县,中途县委组织部党建室主任调到其他单位任职,荆道滨主动挑起重担。刚开始,镇村干部普遍存在“怕问责”的思想,一些领导说情打招呼,甚至有人诋毁威胁,但他决不妥协。为了查清事实、锁定证据,他组织人员行程几千公里,先后到广东、江西、河南等6个省调取相关资料,积极稳妥处理问题党员96名,相关责任人126名,没有出现1例信访事件和网络舆情,多个做法被中组部推介,经验在全省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个人名利淡如水 党的事业重于山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荆道滨始终坚持以党性为重、以原则为重、以事业为重。
到组织部工作的第一天,荆道滨就和妻子约法三章:不收礼、不请客、不干扰彼此的工作。他的妻子教书育人20年,还是初级职称,他从来没有为妻子打过招呼。他的哥哥是聋哑人,右手有残疾,村里把他纳入低保户,他硬是要求家里主动放弃。为替父亲治病,荆道滨向银行贷款借了16万元,但他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红包。2016年的一天晚上,一个亲戚到他家,拿出一个大红包,请求他为其女儿在教师录用上打个招呼,被他毅然拒绝,亲戚骂他是“白眼狼”,从此,再没和他家来往。母亲责怪他,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名组工干部,以权谋私的事不能做!”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2016年4月荆道滨从组织部调到县教育局任招生办主任(副科),同年9月,因工作需要,组织上决定将他重新调回组织部,任党代表联络室主任(股级),当时妻子坚决不同意,对他说:“你40岁了,还是一个事业编,不要再瞎折腾了!”为了阻止他,妻子还动员母亲做工作,父亲去世以后,荆道滨对母亲是言听计从,妻子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没想到他先斩后奏,瞒着妻子和母亲偷偷到组织部上了班。后来,妻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满怀歉意地回答道:“没有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组织让我干什么我就应该干什么”。后来,家人也都逐渐理解并支持了他。
铆足牛劲开新局 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宁远县委组织部,荆道滨同志是个典型的“老黄牛”: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处处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从事组织工作的10余年间,荆道滨苦干实干,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在担任县委组织部党代表联络办主任期间,他创新组织党代表开展党建调研督察,提高了党代表履职的意识,得到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在负责党员管理室期间,他牵头研究制定了规范党员发展“1+4”文件,确保了发展党员的高质量。2019年以来,全县共发展党员563名,没有发现一例违规违纪问题。在担任研究室主任和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期间,荆道滨注重调研和调研成果的运用,探索建立了两新党建“1+3+N”责任体系,率先开展两新党建指导员精细化考核,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湖南日报》《湘组信息》等中央、省市媒体和报刊杂志发表文稿100余篇,其中《实干春风暖九嶷》《党建花开满眼春》被国内外近30家媒体宣传报道。
甘为人梯、甘当绿叶、甘做苦力,荆道滨践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崇高追求和绝对忠诚。
来源:宁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宁新综
编辑:黄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ningyuan.gov.cn/content/2021/07/16/967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