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于文敬 陈国宏 刘玉霞)“学校食堂的食材进货台账要详细登记进货时间、验收人员等信息,张贴进货票证,并每日检查食材新鲜度,工作人员做好定期健康体检和每日晨检,确保食材源头安全……”连日来,宁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校园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今年以来,宁远县以“全流程覆盖、全链条追溯、全主体共治”为目标,创新构建“生产端—配送端—校园端—智慧化”“三端一化”“校园餐”食品安全闭环监管体系,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严控源头端,构建“数字农场+信用档案”双轨机制。建立“数字农场”平台,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制度,只有土壤、水源、农兽药使用动态监测合格,具有产地证明、检测报告、追溯信息的农产品基地,才能纳入食材直供目录“白名单”;建立“信用评价”档案,开展定期审核、动态评级,凡属抽检合格率、投诉处理率、整改落实率动态评级不达标的供应商直接列入“黑名单”。目前,全县纳入“白名单”基地22家,列入“黑名单”供应商8家。
严格配送端,形成食材从入库到进入食堂全程闭环。坚持“谁采购、谁签字、谁负责”追溯原则,制定《校园餐冷链运输操作规范》,对供应商严格落实“三检”机制(即供应商自检、入库必检、出库复检)“五查”机制(即查资质、查检测、查票证、查车辆、查台账),所有食材实现“学校食堂终端下单、配送公司汇总分拣、冷链运输直达校园、入库出库账账相符、产地来源可溯可查”的全链条闭环。根据国家规定和本地实际,共列出32种禁止采购食材,从源头杜绝高风险食材进校园。
严管校园端,完善“智慧厨房+社会共治”管理体系。创新“家、校、政、社”共治模式,共同守护校园“舌尖安全”。推行“明厨亮灶”云监管,所有城区学校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监督,实行“AI监控+人工抽检”,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管,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全天候推送预警信息。建立“校园餐安全联盟”,家长膳食委员会成员定期抽检食品安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担任“食安监督员”,实行县级领导、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家长、纪检干部五方陪餐机制。目前,“校园餐”食品抽检合格率从95%提升至99.8%。
推行智慧化,织密“日常检查+智慧监管”防控网络。对学校食堂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飞行检查。加强日常监管,紧盯采购、储存、加工、供餐、询价等重点环节,对高风险食材(如肉类、蔬菜农残)进行盲测,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将食品抽检计划向学校、配送企业倾斜,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检,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据悉,“三端一化”“校园餐”食品安全监管闭环体系有效运转以来,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稳步提升,全县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我局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方位聚力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向纵深发展,让食材更放心、食用更安心,全力守护校园‘舌尖安全’。”县市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于文敬 陈国宏 刘玉霞
编辑:肖益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ningyuan.gov.cn/content/646942/66/1521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