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赵大伯(散文)
2019-01-11 15:35:35 字号:

  赵大伯已经八十八岁高龄了,按说应该可以叫大爷的,但大家都习惯称他“赵大伯”。别看他年事已高,却身体硬朗,思维清晰,手脚灵便,是个甘献余热的“急先锋”!

  “我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起床,趁着左邻右舍还未起来,过往行人少,容易打扫,赶紧把整条巷子清扫一遍,好让这里的街坊邻居干净愉快地进出往返,精神爽悦的过好新的一天。”这是赵大伯经常说的一句话,听闻的人都交口称赞,敬佩他境界高尚。

  其实,赵大伯起初并不是地道的本地人,少小身逢乱世,十一岁那年随父亲从邵东县迁居到这里,自那时起就成了初始的本地人,“久居成家乡”,到后来时间一久,就更成了这里地道的本地人。是这里的这方水土养育了他,因而对这里充满了感恩之情!

  近年来,本地党委、政府切合当前主题,审时度势,作出“创建卫生文明平安城市”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赵大伯闻讯后心情振奋,自觉行动,积极参与,甘为“三创”献余热,从首创“创卫”工作开展以来,他为了保持充沛精力,更好地进行义务劳动,每晚坚持八点钟按时休息,翌日凌晨一点钟醒来,再不入睡,在床上思忖巷子中的一角一落、一砖一瓦哪里存在安全隐患,哪儿留有卫生死角,盘算着早晨起床后需要做哪些事,心里作好计划,按先后顺序依次处理。有一次,国庆节前夕,赵大伯在清扫巷道的时候发现珠子巷的砖构围墙年久失修,严重倾斜,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给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造成极大人身安全威胁,他立即会合居住在箭厂坪的高大叔等人,及时向社区领导汇了报,通过社区负责人多方协商、衔接,五天之内购买了水泥、河沙将宽达十二平方米的危墙重新修砌一新,快速解决、消除了安全隐患,让居住在这个巷子里的居民过了一个安定、祥和的国庆佳节。

  “珠子巷井”是这里“三槐九井十八巷”的古迹之一,因珠子巷路面溃烂,淤泥堆积,下雨天雨水伴随污泥流入井中,不但影响了井边周围居民生活用水,也给邻里关系带来了人际矛盾,相互埋怨。赵大伯在打扫巷子卫生时得知了这一情况,感到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邻里和睦相处,更给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增添负面作用,他早餐都顾不上吃,径直赶到社区,详尽反映,社区随即安排人员到巷子现场进行查看,并迅速和创卫办、城管局领导作了汇报、沟通。有关单位马上行动,及时安排资金,采购水泥、碎石等基建材料,短期内把整个珠子巷从北内街至内环路入口处近四十米长的路面进行了铺修、硬化,铺成了水泥路,疏通了排水沟,使巷道平坦通畅,赏心悦目,既化解了邻里纠纷,也解决了水质污染的难题,净化了居民的生居环境,困扰巷里一百余户、四百余人出行难和饮水脏的瓶颈得以打破,解除了该巷广大居民长期郁积在心头的一块心病。

  在赵大伯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巷子里所有居民均自发地参加义务保洁,同时担任义务劝导员,群策群力,共同维护巷道卫生,确保巷道时时清洁。卫生好了心情也更舒畅,治安也更平安,现史称“狗屎弄古”的珠子巷已成为本地有名的卫生、文明巷,大家都动情说,这其中有赵大伯一份不可或缺的功劳,赵大伯年高德也高,德高寿也高。

  由于赵大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品行高洁,他的义举得到了各级组织及广大居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党委、政府的多位领导获悉他不仅讲究公共卫生,投身“创卫”热潮,而且数十年如一日保持每天起床叠被子、打扫自家卫生的良好习惯后,先后专程拜访了他,要求将耄耋老翁的这股“创卫”、爱卫精神广泛宣传、推广,倡导广大市民向他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卫生的生活作风,把“三创”工作继续深入推向前进。

  赵大伯值得我们敬重,祝他老人家体泰安康,福寿双全!

  【原载2019年1月10日《永州新报》(2019年第2期·总第1355期)】

编辑:何从芳

作者:何俊霖

来源:永州新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